村网通总站 辛庄社区 469859.nync.com 欢迎您!
原标题: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万农户增效创收
哈尔滨市科协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用,引导农技协研究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全市300余家各级农技协共举办种养殖培训班600余个,培训农民达8万人次以上,已带动20万农户增效创收。一县一品精品农技协,农技协互联网+名优农产品专业委员会,“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架起了科协与农民之间增收致富的“金桥”。
农技创新为科技扶贫提供新思路
大片花朵般的白玉菇破“土”而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这是记者近日在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的种植大棚里看到的一幕。协会会长郭常满告诉记者,传统的菌袋是由麦麸豆粉与锯末生产的。当前,国家叫停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锯末子就少了,南方的原材料成本加上运输费用都高出用秸秆生产蘑菇的成本两倍以上,这让秸秆种植蘑菇的优势更加体现出来了。“将秸秆和玉米粉碎,再加入新研制的液体菌种,实现了食用菌的更高效生产,可以种出双孢菇、白玉菇、黄蘑等十余种食用菌。不但成本降低了50%,产量还增加了1倍。举个例子,一亩地可出产秸秆750公斤,添加玉米粉和液体菌种后,可生产1000公斤食用菌基,成本合计790元,可种出1350公斤食用菌。按每公斤3元的批发价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4050元,扣除成本,净赚3260元。”郭常满说。
据了解,常满食用菌协会新技术的应用不但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而且解决了当前玉米价格偏低问题,为实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思路。哈市科协将其作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进行推广,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农技协成促进增效创收主力军
全市各级农技协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需要,培植发展种养殖专业示范会员。记者日前来到五常市水稻协会了解到,该协会从事水稻的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多年来,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目前,水稻比常规种植每亩增产近120斤,出米率提高0.1到0.3个百分点。更令人欣喜的是,该协会研制出的水稻旱地插秧种植技术也趋于成熟。五常市水稻协会会长李守哲告诉记者,水稻旱地插秧种植技术与水田种植技术相比,不受地形限制,能与玉米等旱田作物交替种植,节水70%,还能有效避免土地板结。与旱地直播技术相比,旱地插秧技术水稻产量稳定,年均亩产量不少于800斤。“这种模式改变了旱田的种植结构,随着技术的成熟,水稻年均亩产量也在不断稳步增长中。”李守哲表示,协会将从今年开始设立试点逐步推广该技术,目的就是未来能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据了解,五常市水稻协会培养水稻种植典型示范户120户,带动上万农户用科学标准化种植方法开展水稻种植,为贫困户无偿提供水稻、大豆优良种子2万多斤,并由党员农协会员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达1800余次,充分展现了“支部加协会”的作用。
截至目前,哈市已经有3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4个科普示范基地、30个科普带头人,共77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级奖励,获得奖补资金977万元。五常水稻协会、尚志中草药协会、阿城亚沟黏豆包协会等一大批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县域经济龙头产业农技协,在做大做强本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壮大。
各级农技协依靠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投入规模,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生产层次,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
农业增效的主力军。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力度加大
据了解,今年,哈市科协将继续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力度,通过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以一县一品精品农技协建设为载体实施精准扶贫、建立农技协电商平台、坚持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
近日,农技协互联网+名优农产品专业委员会成立,农技协联合会网页及电商平台正在建设中,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搭建平台。“网页和平台将发挥市农技联合会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提升哈市农技协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将集中发布哈市农技协特色名优农产品,构建农技协名优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便捷通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放心安全食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致富。”哈市科协普及部部长姜海波表示,网页和平台还将采取专家在线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举办哈尔滨农技协成果评选活动,发动市民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客户端和市科协网站,投票、关注,扩大哈市农技协名优新特产品的影响。
图为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的种植基地内,工人正在采收白玉菇。
本报记者刘艳摄
(责编:蒋琪、张歌)